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环保理念的提升,买卖闲置物品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,不过新加坡管理大学李光前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副教授张瀚文认为,每件二手商品都有它的独特性,却也难以把关其品质,当买卖双方认知不一,信任和保障机制就成了二手商品市场的挑战。
卖家眼中的“好物”,未必能获得买家的认同,双方的认知往往存在差异。相比之下,新品市场在品质上相对统一,而二手市场的品质却参差不齐。如何让买卖双方在认知上达成共识,并确保商品品质,是二手市场的一大难题。张瀚文副教授认为,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与市场机制,是推动二手商品市场发展的挑战。
哪些物品更有二手市场?
根据二手买卖平台Carousell的数据,平台上最受欢迎的二手商品类别包括家具、女性服装以及兴趣相关商品如玩具等。张教授指出,家具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它搬运不便,搬家时往往难以带走,加上新居风格不同,原有家具未必适宜。此外,许多租户在租约到期后需要处理家具,便倾向于转售。
女性服装方面,由于流行趋势快速更迭,许多女性穿过几次后就不愿重复穿搭,因此选择将衣物转售。而在兴趣玩具方面,张教授以去年广受欢迎的盲盒Labubu为例,有些收藏者若抽到重复款式,便会转让给其他收藏爱好者。至于儿童玩具,其使用周期受年龄限制较大,孩子成长迅速,玩具很快就会不合适,因此也常常被转让他人继续使用。
30至40岁成二手市场买卖主力军
来自二手商店EcoRing的首席奢侈品鉴定师梁嘉仪也表示,店内的顾客年龄层从20岁至90岁不等,其中以30至40岁的消费能力最强,因此买卖活动也最为频繁。而50岁以上的中年消费者,多数出于减少囤积、减轻子女负担的考虑,选择将物品变卖套现,用以享受生活。
另一家二手商店Refash的创办人兼行政总裁孙伟祥则分享,该店的卖家主要为35至40岁的职场人士,他们具备一定经济能力和职场资历,希望每天穿着不同服饰上班,因此会出售旧衣物。而买家群体则多为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,他们倾向于以原价三分之一的价格,购买心仪的商品,以实现时尚与经济之间的平衡。另外,也不乏有一些退休人士和帮佣为了挖宝和省钱而前来光顾。
买卖二手商品该注意什么?
孙伟祥也表示,买卖二手商品时,有几个关键事项需要注意。他们虽然主打“什么都收”,鼓励顾客清空橱柜,转售闲置衣物。不过,顾客在出售前仍需了解基本转卖需求,例如:衣物必须状况良好、干净无异味、不起毛,并且符合当下潮流。同时,卖家应为商品设定合理的售价预期。
针对主持人佩芬反映,有同事网购了10件衣服后尝试转卖,但他的二手商店却只接受了其中2件。对此,孙伟祥回应这并不常见,因为他们会对商品进行筛选,力求让每位顾客在挑选时都感觉商品“如新”。而对于无法收购的衣物,店家通常会转赠慈善机构,避免浪费。